时间:2022-12-18 14:42:41 | 浏览:1423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茶友说,他喝了一次清香型大红袍。
喝完后,感觉就一个字——苦。
用的紫砂壶冲泡,8克一泡,加完水就出汤,之前没喝过岩茶,喝的绿茶居多。想不明白的是,清香型大红袍,喝着怎么这么苦?
再一次看到了清香型大红袍这个说法。
按麻花立场,不主张岩茶圈内再区分清香、浓香分类。
毕竟,岩茶都是要焙火的。
按火功的不同,分轻火、中火、足火。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必照搬铁观音的那一套清香型、浓香型分类。
盲目照搬,生搬硬套,只会水土不服。
至于说,为什么那位新茶友喝了大红袍后,感觉特别苦。
背后的可能性,无边无迹。
《2》
劣质糟糕的岩茶,喝入口当然苦涩难耐。
如果这份大红袍,只是按直播间内9.9元左右的低价买入手。
又或者,它是通版包装,价位很实惠。
不知山场、不知厂家、不知年份,只是随便在泡袋上印了“大红袍”这三个明晃晃的大字。
那情况显而易见。
初次试水岩茶,选这样品质没有半点保障的茶品,肯定会留下一段虐心的饮茶体验。
或涩口锁喉。
或烟味浓烈呛喉。
或苦味极重,化不开……
上述种种糟糕茶味,踩雷中招风险很大。
《3》
见过有人遮掩歪解。
前面这番话只能信一半。
岩茶经历高温焙火后,的确能降低苦涩感。
原理如下,茶叶内部的苦味来源,与咖啡碱、茶碱、可可碱有关。
然而,以咖啡碱为首的苦味物质,受热易分解。
高温炭焙过程中,岩茶内部的苦涩水会进一步脱离。
在炭焙间的窗户边、门框旁,时常能看到白色的结晶。
某种意义上,那可以视作茶叶内部“苦茶碱”的化身。
随着焙火程度加深,毛茶内部的大量苦涩物质会逐渐退散,茶汤滋味日渐柔、顺、甘、润,不复往日的毛躁轻浮。
茶汤入口,也不必再担心猛地一下,就尝到“扎嘴”的强烈刺激苦涩。
考虑到这点,岩茶圈内有“一火遮百丑”的说法。
焙火能让个别苦涩味重的劣质茶,茶味得到改善,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苦涩虽能降下去,但先天茶味不足的劣质茶,无法焙出甘醇、饱满、醇厚汤感。
凭借汤感醇不醇,能快速将两者区分。
《4》
也有人会认为,清香型大红袍风味,本就如此。
觉得这类岩茶只要香气足够惊艳,那就万事大吉。
有香万事足?这显然也是以讹传讹的谬论!
岩茶不论轻火、足火,都是重水求香的。
茶味薄,苦味重的岩茶,即便茶香再“抓人”,闻起来香到不行,还是不可取。
再说,那些茶味薄,香气浓艳的岩茶,问题多多。
审视岩茶的茶香,不是只看香气浓郁程度,而是得看茶香是否沉稳。
前段有人分享他在喝岩茶时的闻香习惯。
“从来不刻意去闻盖香,因为好岩茶的香气是沉底的,闻叶底与水香,茶香感受更全面。”
麻花倒不认可,盖香、水香、挂杯香、叶底香、干茶香。
多处闻香,香香都不同,能反映出岩茶的多面香气。
但香气沉稳一说,倒是形容得很具体。
优质岩茶的香气,断不会是轻飘飘的。
当你在喝清香型大红袍时,若发现茶香清扬、香气轻浮。
即,乍一闻特别香,但叶底与汤水里也没有明显香气。
这种茶香只停留在表面功夫的岩茶,内在茶味积累不足,品质实则逊得很!
若一泡清香型大红袍,空有高香,但香气一点也不“稳”,没有落水香,冷后不留香,并且茶味又薄又苦。
遇到这种状态,十有八九可以推测出,这泡茶的原料十有八九以外山高香品种茶为主。
岩茶的岩骨花香,半个字都没法体现。
《5》
新手喝岩茶,少不了慢慢适应。
以前常喝绿茶的茶客,猛不丁尝试喝岩茶。
能一下子就彻底接受的人,毕竟是少数。
排除茶叶本身品质影响,如果还是觉得,岩茶喝着普遍很苦、很浓,喝不惯。
这就得回到口味适应方面了。
论制作工艺,岩茶加工少不了焙火。
无焙火,不岩茶。
岩茶没有所谓清香型分类,再加上,大红袍的茶味和绿茶截然不同。
喝绿茶,贵清爽原味。
但大红袍的滋味会更足,茶味偏醇。
焙火之后,岩茶各式茶香依旧能得到保留。
但茶香清鲜,茶味鲜爽程度,肯定不比绿茶简单直接。
为此,若因“喝不惯”,从而认为岩茶很苦。
那摆在面前的又是另一个问题——为茶汤的苦味定性。
如果是又苦又涩,苦味强劲,苦意浓烈,茶水喝入口,长达数分钟时间内,茶味都不会慢慢消散。
这种苦,显然要不得。
假设入口刹那,苦味感觉明显,但过了没多久,苦味一滑而过,转而是饱满甘润的茶味,唇齿留香,喉间生津。
遇到这种能及时化解消散的苦味,自然不必过多投诉。
《6》
考虑到新手身份,刚开始喝大红袍时,感觉茶味特苦。
除了自身喝不惯外,也和冲泡经验有关。
泡茶“手生”,手法生疏,过去一直用玻璃杯泡绿茶。没有尝试过用茶壶、用盖碗泡功夫茶的茶客,茶水倒出过程普遍很不顺畅。
泡茶动作,磕磕巴巴。
茶汤倒出速度慢,无形中会增加大红袍的浸泡时间。
从而浸出过多茶味,将茶汤滋味泡得又浓又苦。
对于这种“冲泡苦”,方法没别的,苦练泡茶技术才是王道。
喝茶时,为了区分“冲泡苦”和“劣质苦”,方法倒也不难。
内质充足的好茶,即便被闷浓泡苦后,也不会毫无优点。
茶味虽浓苦,但汤感却是厚实饱满的,浆感明显。
同时,饮茶过后,唇齿留香,回甘迅速,生津持久。
而劣质茶的苦,那是真的苦。
除了苦,还是苦。
强烈的苦味之后,也换不来醇厚汤感,回甘生津,留香持久带来的味蕾安慰!
纯料、拼配、母树大红袍,4个大红袍的真相,终于一次性说清了
武夷岩茶与大红袍是一个概念吗?那肉桂、水仙也是大红袍吗?
大红袍早已消失在历史上,那么现存的母树大红袍,又是哪来的?
喝岩茶茶醉?喝岩茶翻江倒海?喝岩茶满口烟味?村姑陈给你支支招
武夷岩茶新手入门,该选择喝贵的山场岩茶,还是便宜的口粮岩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众所周知,不同的岩茶品种,具有不同的品种特征。表现在茶香上,就是品种香的不同。水仙的品种是兰花香,也称“兰底”;而肉桂则是独一无二的桂皮香;北斗是木质香;铁罗汉是沉沉的当归药香;梅占是清雅的梅花香……一茶一味,一茶一香,个性分明,这是岩茶的
凡是人们谈及茶叶,那么就必定绕不开福建。福建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中国茶叶发展的故乡。在福建有名的茶叶种类十分之多,数量也如同天空繁星一般,多如牛毛。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莫过于武夷的岩茶了。福建的岩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远在元朝时期福建的岩茶就被列为
大红袍的形状是索形的,成品茶的颜色是绿棕色或背青棕色,冲泡后汤呈橙黄色;虽然不同厂家的工艺不同,但大红袍的香气多种多样,但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岩骨的花香,大红袍的入口醇厚甘甜,具有岩韵的特殊地域特征。大红袍茶的味道:香气芬芳,兰花香,香
#中国最名贵的茶叶是大红袍吗#直到今天,很多新手茶友还一直以茶叶名称来判定茶的品类,比如将安吉白茶当成白茶类,将大红袍当做红茶的一种,闹出了不少笑话。实际上安吉白茶是绿茶的变异品种,属于绿茶的一种,而大红袍则是乌龙茶中的代表作之一,是最典型
大红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市场上的大红袍大多是什么品种?大红袍的主要特点是岩骨花和山场的特色,其次是干茶、汤色、口感等方面。目前大红袍主要分为母树大红袍、大红袍亲属奇丹品种和拼配大红袍三种。基本上,第一种是不可能的了,其次奇丹大红袍的产量也相
#打卡挑战局##技能提升研究所#中国是茶叶之乡,中国的茶叶按其制作工艺不同,主要分为青茶,绿茶,白茶,红茶,黑茶,黄茶等6大类,那么,大红袍属于哪种茶类呢?一、大红袍是红茶吗?有的人习惯从字面意义上来分茶叶的种类,比如大红茶当中有“红”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有茶友好奇,蜜桃桂味大红袍是怎么回事?既有蜜桃香,又有桂皮味,横竖看去,这都应该叫肉桂啊。且慢,先不急。肉桂和大红袍它们有本质区别。市面上的肉桂主流是单品纯料,不拼
大红袍属于什么茶?大红袍产于福建省武夷山,是一种武夷岩茶。它的茶树生长在岩缝中,是中国乌龙茶中最好的,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大红袍属于半发酵茶,属于乌龙茶。因此,大红袍的制作方法与铁观音非常相似,其制作工艺包括枯萎、摊铺、摇摆、变绿、变绿、
大红袍属于什么类型的茶大红袍是半发酵的。大红袍产于福建武夷山,属乌龙茶,半发酵茶,品质优良。中国特色名茶。它的形状紧密相连,绿棕色鲜艳。冲泡后,汤呈橙黄色,叶子呈红绿色。最突出的品质是香气和兰花。它使用的新鲜叶子是面对三到四片成熟的叶子。新
大红袍的泡法有哪些?在不同的场合我们有不同的冲泡大红袍的方法,根据不同的条件和器具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最常用大红袍的泡法,通常有大红袍的壶泡法和大红袍杯泡法两种,人多时宜用壶泡大红袍,人少宜杯泡大红袍。浸泡大红袍的时间,依照泡饮者的习惯
摘要:大红袍是一种名贵的茶叶,如果保存不当可能会发生变质,那么大红袍怎么存放最好?存放大红袍茶叶要注意周围环境、温度、湿度、真空性、避光等方面,一般情况下,大红袍的保存条件应该控制在含水量在6%以下、冷藏、无氧和避光的理想状态下。那么大红袍
摘要:肉桂和大红袍都是武夷岩茶中著名品种,武夷岩茶具有绿茶的清香,红茶的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的极品,属于半发酵的青茶;作为武夷岩茶中最为出名的大红袍和肉桂,肉桂和大红袍的区别是什么呢?大家知道肉桂和大红袍哪个贵吗?肉桂茶和大红袍在茶树品种、
前段时间“天价”岩茶让有些人几乎吵翻了天,先不说“天价”是否合理,这岩茶中的“老大”——大红袍,相信喝过茶的应该都听说过,下面就先扒一扒这大红袍。“大红袍”的是怎么来的?相传,在明代有一个上京赶考的举人路过武夷山时肚子疼,山上的一个和尚用珍
周末好友约着你去品茗,拿出一泡大红袍,泡上一壶,推到你面前。你细细一品,不由感叹道:“这红茶真不错。”大红袍是红茶?好友顿时表情好转。本来是来品茶,却闹出了这种笑话。真是令人尴尬。其实大红袍和红茶之间有许多的区别,收下这份科普,变身茶叶达人
讲到好喝的乌龙茶,那么就必定绕不开大红袍。如果要说出一个福建武夷的文化元素,在我看来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则是当之无愧的桂冠。尽管大红袍的名气十分大,但是关于大红袍知识,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就比如我问你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大红袍的分类是怎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