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5:18:40 | 浏览:88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在你们的心里,大红袍是什么味道的呢?
是香气芬芳汤水稠滑,还是香气馥郁汤水似浆?
这个顶着“半壁江山”头衔的岩茶贵胄,这个披着明朝红官服的“武夷山海瑞”,这个让无数茶人念念不忘使出全身解数去追寻和探索,令无数茶人挖空心思去复原其滋味的岩茶之王,是什么香气和滋味的呢?
微雨的春夜,清冷寂静。冷雨敲窗,分外灵动。
坐在可以看到江的窗边,看江水孱孱,听大江东去,遥想大红袍昔时的繁华,今日的凋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村姑陈觉得,千人千面。
大红袍的迷人之处正在于,谁都不知道它的真面目是什么,谁都不知道它真正的香气和滋味是什么?
几百年来,它早已经淹没于茫茫武夷,群山巍峨,渺渺森森。
作为今天的武夷山人,作为今天的制茶师们,从此得了片极佳的护身符,可以肆意地,去猜测,去想象,去调制,自己认为的,属于大红袍的味道。
有人认为大红袍应该是花香馥郁的,于是从黄观音,瑞香,金观音,金牡丹这些高香品种中挑出主料,配上其它的辅料,拼配出一款香气高扬霸气的大红袍。
有人认为大红袍应该是木质清扬,青松翠柏般,于是用大红袍的亲儿子北斗,拼上老丛水仙,做出一款琼林玉树般的大红袍。
还有的人,用奇丹,拼进丹桂,拼进黄观音,在发酵上进行调整,做出一款果香盈盈,内韵悠长的大红袍。
......
可以说,在每个制茶师手中,都会有款特别符合自己喜好的武夷岩茶,他们统统会给这款岩茶,起名叫“大红袍”。
而村姑陈觉得,大红袍的的味道,就跟今天喝到的这款被精心制作了送去参赛的大红袍一样。
用一句唐诗来形容,叫做“香滑玉肌丰”。
品鉴笔记
干茶的香气,是氤氲蒸腾的,在揭盖的瞬间,如一位蛰伏多时的武功高手,迅捷而上,成功侵袭了我们的嗅觉。
焦糖香香氛十足,带着发酵到位的窖香,是技术纯熟圆润、工艺到位的武夷岩茶,才会具有的香气。
凑近细闻,焦糖香里犹带三分轻淡的果香。
干香猛烈,夺人心魄。
盖香
前调:焦糖香、酵香、桂皮香
中调:花香、桂皮香、木香
尾调:木香、兰花香
滋味
汤感是清甜的,从第一冲直到最后一冲,仿若一枝亭亭玉立的荷。
有白瓷般的质感,有美人如花隔云端的美感。
是人到中年的许晴,犹带三分少女的天真与娇憨。
香气第一冲就落了水,余下的十来冲里,兰花香、木香、焦糖香、桂皮香轮番登场,甚至共同演出了一曲大合唱。
清盈的汤感和隽秀的香气,合二为一,令人无法不感慨,老天爷何其偏心,竟将这世间的钟灵毓秀,悉数给了这泡大红袍。
喝到酣畅处,汗流珠点点,茶汤里,香滑玉肌丰。
第一冲:
汤水清润和美,柔滑回甘,温润的汤水里,香气悠长。
香气清新柔和,如沐春风。花香盈盈绽放,间杂着丝丝果香,仿佛在咬一朵饱满多汁的鲜花,一口下去,被花蜜里的甜,惊艳到。
像是吹面不寒的杨柳风,又像是陌上三月,倚门回首的娇羞少女,被她的眼神剜一眼,少年便迈不动脚步了。
第二冲:
汤水柔软而甘甜,像二八少女柔和美好的轮廓,柔软嫩滑的肌肤。
焦糖香变淡了,桂皮香也减弱了,倒是木质香暴起,如同推开一扇黑夜里隐秘的门时,暗中一柄剑递到你的面门。
回甘轻灵而迅速地浮现,花香在回甘里飘荡着,伴着焦糖香做底色,像是在一幅咖啡色的锦缎上,绣上了香槟色的白玉兰。
花香娇俏,焦糖沉润。
第三冲:
汤里出现了力量感,一股极为绵柔的劲。俗语称,这是岩茶的骨鲠。
岩骨花香的“骨”。
这股劲,伴着焦糖香,像是一杯不放糖的黑咖啡里,混进了一勺热乎乎的焦糖。
盖香仍是成熟圆润的焦糖香,隐着幽幽的花香。是传统工艺岩茶发酵到位,焙火到位的标志。
回甘里,花香盈盈,果香细幽,浓郁的木质香,让人仿佛置身唐诗里。
是了,就是王维著名的那一首诗,前几天还听小侄子背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第四冲:
盖上焦糖香淡去,成为了幕布似的背景墙。而优雅的兰花香盈盈绽放,如同新年时维多利亚港的那场烟花,清冷,高傲,不流于俗。
茶汤里的花香愈发足了,沉沉的,像沉水香,低调地沉入水底。却又抑制不住它那朝气蓬勃的芳香分子,拼命向水中释放着DNA——独属于它自己的兰花香。
汤水和软,是袭人般的女子。为人周全,行事低调,温柔和顺,与之相处,极舒适惬意。
第五冲:
兰花香继续成为盖香的主角,花蜜般的果香,若隐若现,在兰花香强大的气场压制下,成为配角,出现在第二梯队里。
汤水里却是明朗的木香,这股异香如同奇兵突起,在喝第一口的当儿,便袭击了你所有的味觉神经。
汤水咽下后,整个上呼吸道系统里,全是悠深的木香,间或夹杂着丝丝缕缕的花香,仿佛在一片开满野花的树林里品茶,嗯,与竹林七贤那般的风雅名士。
停,正当香气的描述要结束的时候,突然,在茶汤里吸到了几丝不甚明朗的桂皮香。
是的,再三回环鼻息,确认,真的是桂皮香。有点辛,有点异香。
第六冲:
汤水清甜,像是山间清冽的甘泉水,汩汩流淌着,荡涤人的心魂。
拼配大红袍里出现清甜的、甘活的汤感,极能说明,这泡茶的原材料,山场是极为纯正的,工艺,是极为地道的。
这一冲的花香,减弱了,不如前几冲来得明亮,浓郁。
浓度降下来的花香,与木香,焦糖香,桂皮香一起,组成了花香四重奏,在这个春寒料峭的春夜,与窗外的雨声交织,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的美好。
润泽的汤水里,伴着柔和的汤感,夹着盈然而立的兰花香,从舌面到唇齿,接受着一次异香的沐浴。
第七冲:
盖香里,是甜甜的花香。到了第七冲还有甜香,山场的纯正程度是极高的了。
回甘里,花香袅绕,木香低沉,桂皮香隐幽,三香合一,是种极舒服的综合香气。
且在回甘里能留存很久,很久,久到生了津,仍然是娉婷的花香,一马平川,驰骋在舌面上。
桂皮的辛辣感,表现得愈发明朗了。咽下茶汤,在喉间,有小刺一排滑过,微微的刺痛感。
这是汤水稠度降低后,包裹力弱了,形成的“图穷匕现”般的效果。
第八冲:
汤水里出现了微微的薄荷感,清新撩人,仿佛它的山场,是一个幽深的山谷,日照短,林木葱郁,清泉淙淙。
盖子上是兰花香与焦糖香的混合,如同青白二蛇,亲密相依,蜿蜒而行。
水中的香气,减弱了,像是一辆充满芳香分子的高速列车,正在减速。
兰花香幽然间,焦糖香温暖、圆润、饱满。体现着焙火和发酵工艺的成熟到位。
第九冲:
汤色减淡了。
花香悠扬,焦糖香圆润。
汤水依然柔和,甜美,纯净,无杂质,有山泉般的清透美感。
回甘里,花香清甜,像纯净的少女,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十冲:
香气如同蝴蝶一般轻舞飞扬。
盛夏里盛开的夏兰,那股子浓郁的,不同于春兰清芬的甜香,在茶汤里荡漾。
茶汤里的甜美程度,并未下降,有清泉石上流的清澈感。
回甘里花香和微微的果香回荡,木香仿佛中流砥柱,在花香果香间,莹然凌立。
香气持久,且,落英缤纷。
第十一冲:
花香、木香、焦糖香、桂皮香、果香,交织成一匹蜀锦。
花香最浓,木香最沉,焦糖香为辅,果香打底,而桂皮香,是乌云上镶的那道金边,是紫砂壶边上的那道包金,画龙点睛,流光溢彩。
汤水淡了,可依然柔软,甜美,和顺。
像袭人去后,留下来服侍宝玉夫妇的麝月,开到荼蘼,花事方了。
壶煮:
这一冲之后,可以放到壶里煮了。
对待需要坐杯2分钟以上才出味道的茶叶,只有煮,才能让其尽情释放。
唯有好茶,舍不得倒掉,才会泡了十来冲,再煮两壶。
用300毫升的壶,放250毫升左右的水,由于是泡过十来冲的岩茶叶底,不是新茶,故冷水投茶,水与茶一同加热,味道能释放得更快、更顺畅。
把茶叶放到壶里,加上水,开火。
捧一本书,歪在一边看着。
等水沸,等大红袍的焦糖香,兰花香,木香,飘扬在房间里。
喝一杯稍凉的茶汤,感受那煮过之后,愈发柔软的汤水,和兰花香底里竹叶香的尾韵。
花气袭人知昼暖,兰田玉暖日生烟。
后记:
这泡茶,来自一位马头岩开山坪的茶农。
不知名的一家茶厂,因为不宣传,不炒作,没什么名气。也不开豪车,认真低调做茶。
我喜欢这样的茶人。
如果一个做茶的人,整天想着炫富,开豪车,开跑车,那还会有多少心思放在做茶上呢?还如何精进技艺,如何做出高品质的茶叶呢?
术业有专攻。
一个人的时间放在哪里,是看得出来的。
所以,我买茶,如果这位茶农是开豪车的,超跑的,我一般不会买。
(马头岩的代表性建筑)
(开山坪的老茶树,枝深叶茂)
(开山坪的老茶园,生满了青苔)
(站在开山坪,眺望道观)
马头岩开山坪,是块开阔地。这款大红袍里那少量的肉桂,便是来自于此地。
位于山顶,开阔,通风透气,日晒略长而雾气更浓。种出来的茶,香气高扬,汤水绵柔。
把它拼到大红袍里,虽然是少量,但也是点睛之笔,像阳光给乌云镶上的那道金边,光芒万丈,光彩夺目。
其它的配料,亦是好山场出来的好材料,方才能得到香甜的汤感,鲜活的口感,绵柔的触感,和沉沉的落水香。
可以说,这款大红袍,把武夷岩茶的好茶标准——香清甘活,全占了。
喝它的时候,不由得想起那句唐诗:
香滑玉肌丰。
汤水香甜滑嫩,可不就是一代尤物双文么?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凡是人们谈及茶叶,那么就必定绕不开福建。福建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中国茶叶发展的故乡。在福建有名的茶叶种类十分之多,数量也如同天空繁星一般,多如牛毛。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莫过于武夷的岩茶了。福建的岩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远在元朝时期福建的岩茶就被列为
茶叶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俗称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有些茶类可派生出再加工茶,如花茶,速溶茶类、茶饮料类、添加茶类等等。 而武夷岩茶是属于青茶即乌龙茶类。乌龙茶的产品分类:是按茶叶产地加茶树品种来分,如武夷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哈哈大亮亮创作立场声明:本文中所选购茶叶来自于本人双十一自费购自于京东平台,无任何利益瓜葛。岩茶是跟绿茶、红茶这种受众面非常广泛的茶叶完全不同品类的一种,属于半发酵茶。大家最熟悉的
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 ,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其茶形状条索紧结,光泽绿褐鲜润,冲泡之后汤色橙黄透亮,叶底红绿相间。其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耐久,岩骨花香之“岩韵”深谙其中。 武夷肉桂
讲到好喝的乌龙茶,那么就必定绕不开大红袍。如果要说出一个福建武夷的文化元素,在我看来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则是当之无愧的桂冠。尽管大红袍的名气十分大,但是关于大红袍知识,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就比如我问你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大红袍的分类是怎样的呢
茶的综述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部山区。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故。茶从药用、食用到饮用,堪称我国举国之饮。与咖啡、可可并称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按茶叶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三大类。而陈椽教授建立的
本文是头条号“小陈茶事”原创文章,首发头条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小陈茶事《01》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不论是人或者是茶,皆遵循
恭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第17届会议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含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一部茶叶史,半部世界史;一座武夷山,半部茶
前人盛赞武夷岩茶:“臻山川精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山不独以山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名山名水出名茶,说明好茶与良好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访岩茶,首先要理解“岩”字闽北多山,福鼎的太姥山,政和的鹫峰山脉,高俊清秀,各有胜景。然而,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大红袍春茶于4月底和5月初开采,每个层次都有细分。根据质量分为三个层次,高于特殊层次。除等级外,根据茶叶产地的不同,还分为:正岩,即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开采的茶叶,质量最好;半
武夷岩茶简介,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水仙”、“肉桂”、“大红袍”、“乌龙”、等。武
众所周知,不同的岩茶品种,具有不同的品种特征。表现在茶香上,就是品种香的不同。水仙的品种是兰花香,也称“兰底”;而肉桂则是独一无二的桂皮香;北斗是木质香;铁罗汉是沉沉的当归药香;梅占是清雅的梅花香……一茶一味,一茶一香,个性分明,这是岩茶的
茶叶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俗称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有些茶类可派生出再加工茶,如花茶,速溶茶类、茶饮料类、添加茶类等等。而武夷岩茶是属于青茶即乌龙茶类。乌龙茶的产品分类:是按茶叶产地加茶树品种来分,如武夷岩茶,安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种类繁多,从古至今所传品种约有1000余种,其中,大红袍是当家品种之一。武夷岩茶(大红袍)系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其制作技艺源于明末,形成于清初,是由绿茶、红茶的制作技艺演变而成,已有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