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6:22:16 | 浏览:644
最近有几个茶友问小懂,说冲泡大红袍等岩茶时看见上面有白霜,不知道是好是坏,还能不能喝。
相信这个问题不少岩茶茶友遇到过。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要排除发霉、受潮的问题。
其实要辨别是否发霉并不难,如果茶叶没有霉味、杂味等异味,基本上不是霉斑,而是岩茶制作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的白霜。
那么,岩茶的白霜是怎么形成的呢?白霜又是什么物质呢?
在讲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普及一个小知识。
咖啡碱通常会以无结晶水与一个结晶水的形式存在,为白色粉末或白色针状结晶,无臭,味苦。
无水咖啡碱在236℃时熔融,在谨慎加热下120℃可以升华,180℃大量升华。
咖啡碱冷却后,会凝华成为针状结晶。
我们知道,岩茶会经过一道焙火工序,之所以出现白霜,就是岩茶在制作过程中,咖啡碱随着温度变化,出现了升华、凝华两个关键步骤。
在岩茶炭焙过程中,需要定时翻焙,焙火温度超过120℃时咖啡碱会升华,而在翻焙时,热度突然下降,茶叶一下冷却后咖啡碱又会凝华,此时茶叶表面会逐渐有白色结晶出现,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霜。
不过,并不是所有岩茶都会出现白霜。
如果炭焙时温度太高,咖啡碱升华太快,来不及冷却凝华,难以附着在干茶上,不会出现白霜;
如果温度太低,咖啡碱达不到升华所需的温度,因而无法析出,即便有少量渗出,也难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白霜。
因而,轻火或过火的岩茶都不会形成白霜。
而有些人说的“有白霜的岩茶才是好岩茶”的论调也是立不住脚的。
岩茶有白霜,只能表明火功到位,咖啡碱能完成升华与凝华的过程,但不能代表岩茶的品质一定好。
除此之外,岩茶国家标准中对干茶的要求多为紧结壮实、带宝色、油润,并没有干茶带有白霜的要求。
所以,白霜并不是岩茶制作中必须达到的效果,只能说明焙火焙的透,含水率低,且多出现在中足火的岩茶中。
除了岩茶,铁观音或普洱有时也会出现白霜。
比如有些铁观音会有“砂绿起霜”现象,也是咖啡碱随水分蒸发而凝结到茶叶表面的;而普洱结白霜,主要是存储时自然氧化导致内含物质析出形成的。
总而言之,岩茶上面的白霜属于正常现象,既不属于发霉现象,也不能证明岩茶品质一定就好,岩茶的好坏,还是要结合香气、滋味综合评定,对于白霜,大家正常看待就好。#武夷岩茶##大红袍#
大红袍自古以来就受到茶友们的喜爱,大红袍生长环境极其恶劣,长于岩石缝中,但却能出一口好韵味,自古以来便享有“茶中之王”的美称。很多人对大红袍一点都不陌生,但是,对大红袍的冲泡,品饮却是一知半解。今天小茶就跟茶友们好好的聊一下大红袍正确的冲泡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村姑陈《1》最近遇到两件跟岩茶拼配有关的事情。先是某茶友想要喝花果香的老丛,“一定要很香的老丛,拼的都可以!”这态度已经非常急迫了。想来也是多方求购无门,才最终降低底线的吧。接着又遇到了第
武夷岩茶简介,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水仙”、“肉桂”、“大红袍”、“乌龙”、等。武
1385年,明朝洪武十八年,举子丁显上京赴考,路过武夷山时突然得病,腹痛难忍,巧遇天心永乐禅寺一和尚,和尚取其所藏茶叶泡与他喝,病痛即止。考中状元之后,前来致谢和尚,问及茶叶出处,得知后脱下大红袍绕茶丛三圈,将其披在茶树上,故得“大红袍”之
武夷山人喝茶是非常纯粹的,一切都集中在茶上,一丝不苟地泡茶,品茶时心中只有茶,纯粹到不吃茶点,甚至不谈与茶无关的话题,这种纯粹概况起来就是一个词“讲究”,讲究到什么程度,请听我慢慢道来。一是讲究水的品质,坚守古训:山泉水为上,溪水次之,井水
极目新闻记者 刘毅 张奇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西湖龙井产于杭州,于清代获得盛名,美誉至今。今年夏季,杭州经历长达55天的高温,有的茶树叶片经不住高温暴晒被晒枯。随之,“西湖龙井九成被晒干”的传言四起。8月25日至27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了西
碧螺春,产于太湖东洞庭山及西洞庭山,故命名洞庭碧螺春。2002年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批准,获得原产地域标志产品保护。碧螺春茶是采摘一芽一叶为原料,制造500克特级碧螺春茶,需采6~7万颗芽叶。碧螺春茶外形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
#普洱茶# 普洱茶紧压茶可分为茶饼、茶砖、沱茶等形态,这些压得邦邦硬的紧压茶,撬茶时经常让很多茶友不知如何下手。普洱茶为什么要做成紧压茶的形态呢?保持散茶的形态不是更方便吗?今天,旗舰店“藏品普洱”掌柜就来和茶友聊聊紧压茶和熟茶的优劣势所在
茶,是生活的诗意!从准备泡一壶茶,到品一壶茶,结果和过程都需要精心对待。品茶,是缓慢的过程,品其味,先苦后甜,就像阳光总在风雨后,最温暖美好,品茶的过程和结果都让我们去除浮躁,学会用心!对茶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情;有的时候,喝茶要的是一种心
茶最开始源于中国,最初是因为药用价值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关于茶的药用价值,古今中外,都有很多的论述,近年来有更丰富的发展.茶本身不是灵单妙药,但在日常生活中的调理,调整,保养身体是很好的帮手,特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