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6:33:12 | 浏览:224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这天,和一位老朋友出来喝茶。
那位刚从北京外派回来的老友,从包里摸出了泡花香肉桂。
“诺,给你尝尝这个。”
“之前特意让别人寄过来的这盒肉桂,在那边特别受欢迎。”
“香气好,香得特别丰富。”
还别说,那位做营销多年的老友,真是够厉害。
三言两语间,就能勾起别人的关注点。
看来近一两年,肉桂真的是火了。
并且是,火得一塌涂地。
连外省的朋友们,也越来越多的开始尝试肉桂了。
话说回来,那泡肉桂到底香成了什么样,能迷倒了这么一大片的外省茶友?
按麻花说,泡来试喝,最能知分晓。
《2》
于是,坐在那间现代风的茶庄里,和老友试了一回茶。
将干茶倒出,放在盖碗里,仔细的观察。
一眼看过去,条索是匀称的,揉捻到位。
紧结状的条索,呈现细索状。
整体呈现出来的颜色,多为板栗色,相对比较匀整。
趁着烫杯过后,盖碗内还留有些许热度。
合上盖,将盖碗上下的轻摇,让里面的干茶香气更好的酝酿。
然而,当端起盖碗,将杯盖打开时,所能透露出来的香气,不算明显。
焦糖香弱,火味也不明显。
单从干茶表现来看,可以说是无功无过。
等一旁随手泡里的水烧开,水温烧到沸腾状,发出了清悦的提示音。
提起水壶,环壁往下注入沸水。
独属于岩茶的香芬,便透露在了空气中。
接下来,闻香与喝茶,才是试茶过程永恒不变的重头戏。
《3》
第一冲:
茶汤颜色略浅,出来的是桂花蜜一样的颜色。
可以看出来,这泡肉桂本身的火功并不高。
最多不过,将将要到中火而已。
揭开盖,馥郁的花香,清扬的出来。
闻起来,像栀子、像茉莉、像洋槐,像之前满大街都有的鸡蛋花香。
清甜的花香,牢牢的占据了主场。
看来,这泡花香肉桂的名号,果真名不虚传!
小口尝入茶汤,汤感倒挺顺的,不涩。
但是,喝起来也不够醇和饱满。
说句实话,现在的季节,在喝过了不少今年褪火完成的好茶后。
再让麻花去喝这样的,主打小清新风格的肉桂。
一时半会间,连味蕾都不大适应。
第二冲:
茶汤颜色稍微深一些。
汤色类似琥珀,并且通过公道杯看,茶汤清透,没有明显杂质。
揭开盖闻香,出来的依旧是,莺莺燕燕般的甜花香。
香香的,软软的,还微微有些发腻。
突然间,麻花反应过来一个道理。
这是在喝肉桂吧,怎么一点桂皮香也没有?!
这下,问题就不对了。
于是,细啜下茶汤,慢慢的感受茶汤里的香气变化。
汤水的饱满度,比较起上一冲,情况依旧没有改善。
茶汤喝起来,还是缺了劲道感和韵味。
并且,认真的往小高杯里倒了两杯茶,并且都细喝下去后,还是没能在茶汤里感受到桂皮的香气。
“这肉桂,怎么喝起来一点儿‘肉’味都没有哇?”
麻花在心里纳闷着。
第三冲:
凡事不过三。
等到第三回合,再次认真的闻过了香,喝过了茶后。
眼看着老友正往下接着泡茶,麻花把心里的评价,兜给了他。
“这肉桂喝起来不像真的啊。你是不是拿错茶了?”
老友顿了顿,没反应过来。
“这花香,还不够好?”
“不是说,岩茶里香不过肉桂?”
话是这样说没错。
但,好歹肉桂总得有桂皮香吧?
撂一句大实话,这茶如果叫花香大红袍,麻花心里肯定没意见。
但,既然这茶起了名花香肉桂,那肯定不应该!
《4》
桂皮香,属于肉桂的品种香气。
一款肉桂,不论桂皮香再如何变化,与生俱来的品种香,不会磨灭与消失。
按山场环境上看,长在岗上的、岩上的肉桂,接受到的光照多一些。
相应的,桂皮香就要更霸道犀利些,直来直去,表现更明显。
比如开山坪肉桂、天心岩肉桂。
而种在坑里的、涧内的肉桂,沐浴到的日光更温和些。
以至于,产出来的肉桂,桂皮香更为幽长。
绵柔的茶汤里,敛藏着不少的桂皮香气。
所以,一款茶不论出处如何,本身的个性标签不会消失。
肉桂,个性特征突出。
以独有的桂皮香气,行走岩茶江湖。
在一众莺莺燕燕,以花香出名的岩茶品种里,独树一帜。
对喝惯了肉桂的人来说,但凡在外边喝茶,哪怕预先不知道泡袋名称,闭着眼睛去喝,肉桂那股子独到的滋味,也能喝得出来。
所以,单就肉桂本身的品种来说,不可能出现完全没有桂皮香的情况。
除非,是往里面拼了太多提香的小品种,鸠占鹊巢。
才会让喝出来的茶汤,完全没有桂皮香!
《5》
话又说回来,近年来的岩茶市场中,花香肉桂、果香肉桂的身影,越来越多。
而传统风味的,纯正桂皮香风味的肉桂,越来越少见。
提到这,相信会有不少刚入门的新茶友会好奇:
这些花香肉桂、果香肉桂上,出现比较弱的,接近与无的桂皮香,属于正常吗?
答案是,当然不行!
其中的具体原因,和肉桂本身的制茶工艺有关。
武夷岩茶当中,要想让肉桂出现馥郁的花香、明显的果香等,不算稀罕事。
往往,制茶的时候,发酵程度轻一些,肉桂内部呈现花香类型的芳香因子,保留更为充足。
最终制出来的肉桂,茶香特点上花香更为外放。
而制茶时,发酵程度重一些,肉桂里边呈现为果香款型的芳香物质,留存数量更为丰裕。
所以,最后做出来的成品茶里,会有大概率上,出现清甜的水蜜桃香、芒果香等类似果香的香型。
花香肉桂的来历,和它本身的制茶发酵程度有关。
但,不论一款肉桂的发酵程度,是轻或者重,都不会出现,桂皮香难觅踪迹的情况。
要不然,背后藏着的猫腻就实在太多了!
《6》
喝完这泡老友特意从北京带回来的“花香肉桂”。
直言的麻花,未免要吐槽。
那款茶,放着好好的大红袍名字不要,为什么偏偏要来装肉桂呢?
毕竟,按照当今的岩茶体系。
一款茶,要想符合大红袍的要求,只要做到基本的四个字,岩骨花香,也就足够了。
喝起来有岩茶的感觉,有焙过后的风味,有不错的香气……
就能满足最基础的岩骨花香要求。
而一款岩茶,若想被装进“肉桂”的泡袋里,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少了点桂皮香气,还真不行!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凡是人们谈及茶叶,那么就必定绕不开福建。福建自古以来就被誉为中国茶叶发展的故乡。在福建有名的茶叶种类十分之多,数量也如同天空繁星一般,多如牛毛。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莫过于武夷的岩茶了。福建的岩茶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远在元朝时期福建的岩茶就被列为
茶叶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俗称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有些茶类可派生出再加工茶,如花茶,速溶茶类、茶饮料类、添加茶类等等。 而武夷岩茶是属于青茶即乌龙茶类。乌龙茶的产品分类:是按茶叶产地加茶树品种来分,如武夷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哈哈大亮亮创作立场声明:本文中所选购茶叶来自于本人双十一自费购自于京东平台,无任何利益瓜葛。岩茶是跟绿茶、红茶这种受众面非常广泛的茶叶完全不同品类的一种,属于半发酵茶。大家最熟悉的
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 ,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其茶形状条索紧结,光泽绿褐鲜润,冲泡之后汤色橙黄透亮,叶底红绿相间。其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耐久,岩骨花香之“岩韵”深谙其中。 武夷肉桂
讲到好喝的乌龙茶,那么就必定绕不开大红袍。如果要说出一个福建武夷的文化元素,在我看来被誉为茶中之王的大红袍则是当之无愧的桂冠。尽管大红袍的名气十分大,但是关于大红袍知识,大家又了解多少呢?就比如我问你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大红袍的分类是怎样的呢
茶的综述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部山区。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故。茶从药用、食用到饮用,堪称我国举国之饮。与咖啡、可可并称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按茶叶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三大类。而陈椽教授建立的
本文是头条号“小陈茶事”原创文章,首发头条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小陈茶事《01》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不论是人或者是茶,皆遵循
恭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第17届会议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含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一部茶叶史,半部世界史;一座武夷山,半部茶
前人盛赞武夷岩茶:“臻山川精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山不独以山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名山名水出名茶,说明好茶与良好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访岩茶,首先要理解“岩”字闽北多山,福鼎的太姥山,政和的鹫峰山脉,高俊清秀,各有胜景。然而,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大红袍春茶于4月底和5月初开采,每个层次都有细分。根据质量分为三个层次,高于特殊层次。除等级外,根据茶叶产地的不同,还分为:正岩,即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开采的茶叶,质量最好;半
武夷岩茶简介,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水仙”、“肉桂”、“大红袍”、“乌龙”、等。武
众所周知,不同的岩茶品种,具有不同的品种特征。表现在茶香上,就是品种香的不同。水仙的品种是兰花香,也称“兰底”;而肉桂则是独一无二的桂皮香;北斗是木质香;铁罗汉是沉沉的当归药香;梅占是清雅的梅花香……一茶一味,一茶一香,个性分明,这是岩茶的
茶叶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俗称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有些茶类可派生出再加工茶,如花茶,速溶茶类、茶饮料类、添加茶类等等。而武夷岩茶是属于青茶即乌龙茶类。乌龙茶的产品分类:是按茶叶产地加茶树品种来分,如武夷岩茶,安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主要流布于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种类繁多,从古至今所传品种约有1000余种,其中,大红袍是当家品种之一。武夷岩茶(大红袍)系乌龙茶类,属于半发酵茶,其制作技艺源于明末,形成于清初,是由绿茶、红茶的制作技艺演变而成,已有
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我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