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6:42:12 | 浏览:96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身边有位说话很“直”的朋友。
有一回,大家正在泡一款隔年老丛。喝到最后,众人正在兴致勃勃地看叶底讨论。
但身旁突然冒出这样的声音,对待看叶底的态度非常“丧”。
“喝都喝了,还看叶底有什么劲?”
说完,那位直脾气的朋友,还举了个极端例子。
当你吃一块苹果,咬了一半,吃了下肚,才后知后觉里面长了虫,彻底变质。
请问,这时再一个劲地盯着这个只剩半截的小动物,去研究它的品种与习性,还有用吗?只能是给自己添堵!
说完,众人愣了半晌,顿时间冷场了。
本来那天喝到的老丛,回味还不错,喉间的清凉感还没消散。
但听到这样一番话,的确煞风景。
按麻花的想法,看叶底的做法,绝不是茶桌上的马后炮。
一款茶当真恶劣不堪,用不着看叶底。
剪开泡袋,闻到干茶上的焦糊味、酸味、闷味等杂味,就已经心中有数。
按常规试茶流程,冲入沸水,倒出茶汤。
揭盖热闻、看汤色、小口啜入试饮等,已经足够得出完整结论。
不存在说,一款茶明明难喝得要命,一众茶客还会傻乎乎地连泡多冲,强忍不适,硬生生捱到最后关头,再去从叶底上找答案。
这种设想,现实中可能性为零。
认真喝岩茶,之所以这么多老茶客愿意在叶底上花功夫,原因如下。
《2》
一、确定品种。
有一天下午,一连喝了3泡肉桂。
其中,有泡参赛肉桂的香气,给人感觉很古怪。
首先,它的桂皮香姗姗来迟,连泡三冲,揭盖热闻都是浓郁的花香。
泡到后面,等到茶味都淡了,才浮现出几分类似桂皮的辛香。
其次,它的香气比较尖锐。
花香很张扬,盖香、落水香、挂杯香里,馥郁浓重的花香都是绝对主角。
在斗茶评选时,这种抓人的香气特征,的确会让人增加记忆点。
但花香一马当先,将其它香型全部覆盖的“肉桂”,太不正常了。
最后,茶汤喝着不够香滑。
虽然闻起来特别香,但喝入口却平平无奇,没有唇齿留香的美妙感。
整体来说,那泡参赛肉桂不算好喝,但也谈不上多难喝。
不过多重疑团相加,让人不得不怀疑它在里面拼了大量其它品种。
夹出部分叶底,放入一盘清水里彻底泡开。
等到叶片彻底舒展,真相终于水落石出。
里面至少有3款及以上的岩茶品种。
因为这些叶片形态,差别很大。
有两片茶叶,形态类似纺锤,边缘锯齿又尖又细密,看着更像小叶类的品种,一眼就看出了差别。
而剩下来的叶片,看着大小虽然相同,但细辨下,一类相对椭圆,另一类叶片上宽下窄,显然也不是同一茶树品种。
从叶底的大杂烩情况看,那款岩茶与其称为“肉桂”,不如标成拼配大红袍更名正言顺!
《3》
二、确认产区环境。
之前和茶农在聊天时,听到这样的说法。
“正岩山场的岩茶,如果自身山场足够硬,连泡淡的叶底都会透着淡淡的清甜。”
对这番话,麻花仅认可一半。
顺着推理,倒也没错。
核心正岩山场的岩茶,生态好,风化岩碎屑养分滋养充足,能让正岩茶的内在茶味积累更丰沛。
冲泡开汤,茶香更清幽多元,茶味更醇厚绵柔,吞咽入喉时岩骨特征明显,回味生津持久。
连泡淡的叶底,放在桌面上大半个小时,等到凉透后再打开去闻叶底。
正岩茶的叶底,能保留幽幽的叶底冷香,清清爽爽的。
类似刚下过一场雨的草木,能散发着清凉的木质本味。
但这个判断方法,倒推无效。
当你遇到一款岩茶,叶底闻着香气清爽,尾调清新时,不能证明它就是正岩茶。
许多高山肉桂,或者采用生态化管理的肉桂,也有类似特征。
还是那句话,判断一款茶是不是正岩?
看干茶、看叶底,看表面等,都不靠谱。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还是啜茶,感受茶汤当中是否有骨鲠感!
《4》
三、辅助区分新茶陈茶。
又一回,在武夷山喝茶。
当时桌面上摆了两碗肉桂,但现场有茶农喝出来,里面一泡是新茶,一泡是陈茶。
咦,这是怎么看出来的。
对方分享了他的心得,看叶底光泽度!
“新茶的叶底光泽度更好,有水润感,喝起来更爽口。旁边那碗肉桂,叶张颜色就深了许多,光泽水润感明显不一样。”
后来,那两泡肉桂的主人,也公布了答案。
一款是当年新焙的中足火茶,另一款则是3年前的肉桂,重新炖了一次火。
看来,结果和那人的猜测竟然一模一样。
但即便如此,这种看叶底来区分新茶、陈茶的做法,仅是辅助判断。
还得结合干茶香、盖香、汤色、茶味等具体表现,才能下定论。
另外,岩茶叶底的颜色深浅,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岩茶可不是绿茶。
绿茶的新茶与陈茶,用颜色深浅与否,大致还能看出一二。(因为新茶颜色会光鲜亮丽许多)
但岩茶的工艺太过复杂,从做青到焙火,有着一连串影响。
雨水青的叶底,叶张更多暗红;
走水不透的岩茶,叶底颜色偏暗;
揉捻过重的叶底,叶底光泽感也会受损;
焙火焙死的叶底,颜色焦黑,枯燥无光……
这些多种可能性,还得逐一排除,才能得到最接近本质的答案。
《5》
四、检查采摘等级。
前些天刚刚分享过,优质岩茶的叶底要求软亮、鲜活、有弹性。
喝完一泡岩茶,从中挑出几片泡开的叶子。
摸一摸叶片,感受叶片的肥厚柔嫩程度。
好茶的叶底,即便叶脉突出,叶片整体摸起来依旧有着婴儿皮肤那般的柔滑感。
轻轻按下去,能感受到弹性,不会出现一捏就稀巴烂的问题。
也不会出现摸起来薄薄的、干干的、硬硬的,没有半点弹性。
这是因为,山场环境优越的岩茶,内质积累充足。
多重自然条件呵护下,叶片肥嫩柔软。
采茶时,轻轻一掐,断口处隐约还能流出汁液。
青葱欲滴的茶青鲜叶,特别水灵灵。
哪怕经过复杂繁琐的做青、焙火后,揉捻成干巴巴的条索状干茶,还能在沸水冲泡浸润下迎来新生。
干茶吸水,叶片舒展,在叶底里重新恢复类似茶青刚采下来的鲜活柔嫩感。
如果叶片薄,摸起来叶底粗糙,用手揉搓,还能感受到明显的粗粝纤维。
这说明茶叶采摘过老,品质并不高!
《6》
如果单纯是为了喝茶而喝茶,只求好喝,不求甚解。
对普通茶客来说,略过看叶底环节。
将重点放在感受茶香、茶味、韵味带来的诸多美妙体验,未尝不可。
但在试茶、选茶、鉴茶过程中,看叶底不可或缺。
因为在叶底里,藏着不少秘密。
逐一摸索,类似挖掘宝藏那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欢喜。
比起停留在原地,稀里糊涂地喝茶解渴,能感受到更多的乐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哈哈大亮亮创作立场声明:本文中所选购茶叶来自于本人双十一自费购自于京东平台,无任何利益瓜葛。岩茶是跟绿茶、红茶这种受众面非常广泛的茶叶完全不同品类的一种,属于半发酵茶。大家最熟悉的
茶叶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俗称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有些茶类可派生出再加工茶,如花茶,速溶茶类、茶饮料类、添加茶类等等。 而武夷岩茶是属于青茶即乌龙茶类。乌龙茶的产品分类:是按茶叶产地加茶树品种来分,如武夷
茶的综述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部山区。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故。茶从药用、食用到饮用,堪称我国举国之饮。与咖啡、可可并称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按茶叶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三大类。而陈椽教授建立的
本文是头条号“小陈茶事”原创文章,首发头条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小陈茶事《01》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不论是人或者是茶,皆遵循
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 ,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其茶形状条索紧结,光泽绿褐鲜润,冲泡之后汤色橙黄透亮,叶底红绿相间。其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耐久,岩骨花香之“岩韵”深谙其中。 武夷肉桂
#绿茶有鲜爽感,红茶有鲜爽感,白茶有鲜爽感,为何偏偏岩茶没有#岩茶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
1.武夷岩茶是什么茶?大红袍与武夷岩茶是什么关系? 一说起武夷岩茶,大家头脑第一反应就是武夷山大红袍。其实,武夷岩茶指的是武夷山产的乌龙茶,属于六大茶里的青茶。而大红袍属武夷岩茶最具代表的产品,因为其知名度高,很多人习惯将武夷岩茶统称为大红
恭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第17届会议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含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一部茶叶史,半部世界史;一座武夷山,半部茶
前人盛赞武夷岩茶:“臻山川精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山不独以山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名山名水出名茶,说明好茶与良好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访岩茶,首先要理解“岩”字闽北多山,福鼎的太姥山,政和的鹫峰山脉,高俊清秀,各有胜景。然而,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大红袍春茶于4月底和5月初开采,每个层次都有细分。根据质量分为三个层次,高于特殊层次。除等级外,根据茶叶产地的不同,还分为:正岩,即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开采的茶叶,质量最好;半
武夷岩茶简介,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水仙”、“肉桂”、“大红袍”、“乌龙”、等。武
12月1日拍摄的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一角(无人机照片)。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岩茶的故乡,福建武夷山岩茶品种众多,“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韵不过大红袍”的说法,表明了武夷山岩茶的独特地位。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等十余
武夷茶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她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着一批批的年轻人想要靠近她,品鉴她,读懂她。而传承,正是需要“老人”的坚守和“新人”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让技艺、文化、学问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我是小美,因民宿结缘武夷山,幸而认识武夷茶,寻访名
武夷岩茶就是武夷茶吗,建茶又是什么呢?茶友们在喝茶聊天或者看书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三者的联系和区别。武夷茶,指的是包括武夷山市在内的,闽北10个县市所产的各种茶,并不单指乌龙茶,还有红茶、绿茶。建茶,是古代闽北茶的概念,
△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决赛结果出炉10月23日, 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迎来巅峰对决,大红袍、肉桂、老丛水仙三大茶王终于诞生!肉桂茶王由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评委代表、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