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6:57:30 | 浏览:800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曾经,大家都迷失过。
在武夷岩茶刚刚火起来的那阵子。
具体时间,应该是岩茶开始炒作山场概念的初阶段。
那时候,各种山场的岩茶不断涌现,速度极快,花样极多,可能今天在喝着马头岩肉桂,明天就出来九龙窠肉桂,后天又来个猫儿石肉桂,这种“肉”那种“肉”,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出一个星期,十二生肖全肉宴赫然摆在架上。
呀,没有猴肉怎么办?
用水帘洞肉桂呀!
看,人类的联想空间无穷大。
商机在前,武夷山做茶人“造茶”的热情堪比当年全民选秀造星。
当然,武夷山也确实够有资源,能支撑得起这大把的造茶梦想——打开地图,36峰、72洞和99岩赫然在列,花名繁多,跨越了植物动物与历史典故,新做出来的茶想要什么名字,管够。
彼时,村姑陈刚接触武夷岩茶各种山场的茶,好学之心重得很。
每每有机会,喝到不同的山场茶,总是非常使劲地啜,使劲地找寻特点,使劲地记,誓要把这个山场的茶喝明白记清楚。
我相信,武夷山是个种茶产茶的好地方,又有那么多不同形态的山形、地域,长出来的茶树制出来的茶一定是有不同味道的,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是也。
而且,在以“山场”为流量话题的那会儿,大家坐到茶桌上,开口闭口皆是某某山场的茶如何如何,某某山场的茶怎样怎样.....
若这个山场的茶,在座的人有的喝过有的没有,则不免产生落差。
因为那时,山场爱好者们都有着“集邮”心理,喝遍山场是普遍的愿望。
《2》
那时候,江湖上有不少神人,老神在在地宣扬,自己一口就能喝出某某茶是什么山场。
语毕招来一堆羡慕的眼光。
当时,李麻花问,我要是把这些山场的岩茶喝懂喝全了,我是不是也能成为能喝出岩茶山场的牛人?
为了实现她的宏伟目标,我们开始了刻苦的学习之旅。
第一次喝马肉,焙了三道火,呈现桂皮香、花果香,甚至带些微苦的中药香。看来这马肉挺有记忆点,心里暗暗想着,记住了,这是马头岩肉桂的味道。
第一次喝牛肉,幽兰花香,还带着鲜甜圆润的奶香,原来,这就是牛栏坑肉桂的味道。
第二次喝马肉,我胸有成竹,马上调出存储的味蕾记忆,结果,这是一款中轻火的马肉,满口都是花香,玉兰香、栀子花香尤其明显,与第一次喝的马肉大相径庭。
理所当然地,猜错了。
第二次喝牛肉,邂逅的是一款焙足火的牛肉,焦糖香、果香、桂皮香交融,有音符的抑扬顿挫,第一次的牛肉记忆又完全不作数了。
......
在反复多次喝到不同制茶人出品的马肉、牛肉、龙肉、各种肉之后,在各种香气滋味里,原先留存下来的山场味,已经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混乱,越来越对不上号了。
那时刻,深切体会到武侠剧里练功走火入魔的滋味!
《3》
多年之后,才发现,当时的我们,把“山场味”想得太单一了。
很多时候,所谓能轻而易举喝出香型的山场味,都不是真正的山场味。
玉兰香、栀子花香或者蜜桃香、荔枝香对标的是岩茶品种香,而让一款品种比如肉桂产生多变香型的,则是岩茶的制作工艺。
每泡岩茶所展现的香气结构不是单一的,犹如人的基因。
基因有显性,也有隐性。
例如花香、果香、桂皮香等香气比较彰显,很多人一喝就能感受到,属于显性的香。
而丛香、山场味等香味,则不够具象,不经意间便飘然而逝,我称之为隐性的香。
准确地说,山场味并不能算一种“味”,应是“山场气息”更为合适。
气息,飘渺而游移,它游走于我们的呼吸吐纳之间,丝丝缕缕般微妙,很难被描绘出来。
每每,在我们啜完茶汤后,山场气息便出现在我们吞咽茶汤的动作中,循环流动于口腔、喉咙、鼻腔之间。
只要是好山场的茶,山场气息便会长久留存,我们在呼吸、吞咽中能持续感受得到它的滋味。
同时,不同的山场,气息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坑涧的山场气息有凉感,喉部开阔,口腔鼻腔里都是草本的鲜甜感。
而岗上的山场气息则更烈性些,似乎有阳光炙烤着植物散发出来的气味。
如果有人说,能通过山场气息把坑涧茶与岗上茶区分开来,我是信的。
但是,要把同是坑涧茶的慧苑坑、倒水坑、流香涧的山场气息明显区分出来,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微乎其微,甚至没有分别!
李麻花说,现在谁要显摆自己能把山场味喝出来,我一准跳起来戳破他!
《4》
有一个喝岩茶的朋友,比我早入岩茶的“山场坑”。
在这坑里,估计没少受折磨。
好多年没见,我们最近重聚了一次,喝另外一个朋友带来的茶。
他静坐在那里,连泡袋上的茶叶信息都没看,只等着茶汤出水,气定神闲地喝起来。
看来,当年对山场的执著,早已经云淡风轻了。
果然,聊这款茶的时候,他谈的大多是工艺,对每一水喝到的香气、滋味也作细细描述,但是关于山场,只一句带过,“应该是正岩茶,非核心”。
看得出,他喝茶的状态很好,不缓不急,没有用力过猛,却喝得通透明白。
尤其提及过往,很淡然,“想喝懂山场是每个喝岩茶人的必经之路,不用避开这条路,哪怕现在正在这条路上也不用纠结,因为你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三百六十行,无论哪一个行当,在学习的路上,都会碰到无数的坑,无数的滩,无数的迷茫处。
这不要紧。
坚持本心,该历的劫就去历,该掉的坑就去掉,该走的弯路就去走。
学习就是行走在一条黑暗的遂道,假以时日,必将眼前豁然开朗。
到那时,你可以大声地喝斥那些吹牛者,那些自称能喝出山场气息的家伙们。
别吹了,牛已经在天上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内容来源于@什么值得买APP,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哈哈大亮亮创作立场声明:本文中所选购茶叶来自于本人双十一自费购自于京东平台,无任何利益瓜葛。岩茶是跟绿茶、红茶这种受众面非常广泛的茶叶完全不同品类的一种,属于半发酵茶。大家最熟悉的
茶叶按加工工艺不同分为六大类:绿茶、红茶,青茶(俗称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有些茶类可派生出再加工茶,如花茶,速溶茶类、茶饮料类、添加茶类等等。 而武夷岩茶是属于青茶即乌龙茶类。乌龙茶的产品分类:是按茶叶产地加茶树品种来分,如武夷
茶的综述茶树起源于中国西南部山区。中国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茶的故。茶从药用、食用到饮用,堪称我国举国之饮。与咖啡、可可并称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按茶叶发酵程度的不同,可将茶叶分为不发酵茶、半发酵茶和全发酵茶三大类。而陈椽教授建立的
本文是头条号“小陈茶事”原创文章,首发头条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文/小陈茶事《01》在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指物种之间及生物内部之间相互竞争,物种与自然之间的抗争,能适应自然者被选择存留下来的一种丛林法则。不论是人或者是茶,皆遵循
大红袍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 ,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其茶形状条索紧结,光泽绿褐鲜润,冲泡之后汤色橙黄透亮,叶底红绿相间。其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香气馥郁,有兰花香,香高而耐久,岩骨花香之“岩韵”深谙其中。 武夷肉桂
#绿茶有鲜爽感,红茶有鲜爽感,白茶有鲜爽感,为何偏偏岩茶没有#岩茶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武夷奇种、大红袍等,岩茶中以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等著名,其它品种还有瓜子金、金钥匙、半天腰等品种。岩茶,因“岩岩有茶,非岩不茶”而得名。属半发酵
1.武夷岩茶是什么茶?大红袍与武夷岩茶是什么关系? 一说起武夷岩茶,大家头脑第一反应就是武夷山大红袍。其实,武夷岩茶指的是武夷山产的乌龙茶,属于六大茶里的青茶。而大红袍属武夷岩茶最具代表的产品,因为其知名度高,很多人习惯将武夷岩茶统称为大红
恭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在摩洛哥拉巴特举行第17届会议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包含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一部茶叶史,半部世界史;一座武夷山,半部茶
前人盛赞武夷岩茶:“臻山川精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山不独以山之奇而奇,更以茶产之奇而奇。名山名水出名茶,说明好茶与良好生态环境关系密切。访岩茶,首先要理解“岩”字闽北多山,福鼎的太姥山,政和的鹫峰山脉,高俊清秀,各有胜景。然而,
武夷山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代表。武夷岩茶的茶王只有武夷山才有大红袍。大红袍春茶于4月底和5月初开采,每个层次都有细分。根据质量分为三个层次,高于特殊层次。除等级外,根据茶叶产地的不同,还分为:正岩,即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开采的茶叶,质量最好;半
武夷岩茶简介,武夷岩茶产于闽北“秀甲东南”的名山武夷,茶树生长在岩缝之中。武夷岩茶具有绿茶之清香,红茶之甘醇,是中国乌龙茶中之极品。武夷岩茶属半发酵茶,制作方法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其主要品种有“水仙”、“肉桂”、“大红袍”、“乌龙”、等。武
12月1日拍摄的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一角(无人机照片)。作为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岩茶的故乡,福建武夷山岩茶品种众多,“香不过肉桂,醇不过水仙,韵不过大红袍”的说法,表明了武夷山岩茶的独特地位。采摘、萎凋、杀青、揉捻、烘干等十余
武夷茶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她的魅力和影响力吸引着一批批的年轻人想要靠近她,品鉴她,读懂她。而传承,正是需要“老人”的坚守和“新人”孜孜不倦的学习,才能让技艺、文化、学问生生不息世代相传。我是小美,因民宿结缘武夷山,幸而认识武夷茶,寻访名
武夷岩茶就是武夷茶吗,建茶又是什么呢?茶友们在喝茶聊天或者看书的时候会有这样的疑惑,那今天我们就来讲讲三者的联系和区别。武夷茶,指的是包括武夷山市在内的,闽北10个县市所产的各种茶,并不单指乌龙茶,还有红茶、绿茶。建茶,是古代闽北茶的概念,
△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决赛结果出炉10月23日, 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迎来巅峰对决,大红袍、肉桂、老丛水仙三大茶王终于诞生!肉桂茶王由2022年武夷岩茶“双世遗”杯茶王赛评委代表、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