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6:58:29 | 浏览:201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武夷山的快递最近特别香。
都在收茶样。
最近,2022武夷岩茶的新茶,正在陆续上新。
武夷山的茶农们也开始忙碌起来。
一边忙着焙茶,一边忙着把成品的新茶包成小样寄给客人品尝。
于是,快递站里,便洋溢着新茶的茶香。
李麻花也收到了大量的新茶样。
把这些鼓囊囊的样品袋摆在一处,感觉袋里的茶香要按捺不住,喷薄欲出。
她看着这些茶样的眼神,特别像小时候得到喜欢的玩具,惊喜莫名。
挑挑选选,最后达成一致,打算先临幸三款大家都想喝的茶。
《2》
这回选的三款岩茶都很有代表性,分别是:肉桂、老丛水仙和拼配大红袍。
先喝大红袍,茶农给他这款茶起了个很雅的名儿“木兰香”。
但不知为何,我们只喝到了木香,而无兰香。
反复喝了几水,确实花香不显。
而此木香也非大家理解的木质香,而是炭火有些焦化叶面产生的木柴味,不难喝,跟焦炭味有明显区别,但肯定不是老丛的木质香。
喝这款大红袍的感觉,就像直接跳过一泡茶的前三水,从第四水开始喝——最能出花香、果香的精华部分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是平淡如水的草本香、纤维香,没有波澜起伏,毫无惊喜。
就像从倒数第二集开始看电视,一开头便是大结局,少了多少悬念和精彩剧情,太不过瘾了。
接下来是老丛水仙。
这款老丛的火功不低,应该是焙了两道火的——如此焙火,大约不是花香丛了。
然而,这款老丛那股子藏在水底若有若无的果香是什么来头?带了点酸,类似酸梅,是做茶人故意为之,还是工艺出了纰漏?
喝茶便是如此神奇,一旦抓到了某个味道,这个味道便会引起关注,让你的味觉不由自主地去找寻它——这带酸味的果香在后几冲里不断放大,甚至盖住了老丛应该具有的丛香.....
这实在就是喧宾夺主了。
但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果香味儿的老丛却让几个不太懂茶的朋友产生了兴趣,一直在喝,三款茶面前的审评碗,属它空得最快。
最后喝肉桂。
焙火比较轻,保了香气。
桂皮香不显,全是飘香,而且香气轻浮娇艳,感觉是满口的工业香精味。
这种类型的茶吸引不了村姑陈,但是它肯定会被广大新茶友所喜欢。
随后一问,便应了我的猜测,三款茶里这款肉桂定价最高,茶农定是觉得把肉桂做出了奇异花香而洋洋自得吧。
《3》
喝完这三款茶,心情很沉重。
并非因为自己不喜欢,而是因为,它们的制茶标准,透露了一个风向。
大红袍作为拼配茶,就应该展现其综合素质高的一面,通过后期拼配工艺把原本有缺陷的茶调出相对完美的状态,这是武夷山大红袍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最能彰显“岩骨花香”这一特点。
老丛水仙,花香丛鲜爽,木质丛醇厚,这两种风格都有人欣赏。
但是酸果子味的老丛又是什么路数,难道是武夷山做茶人新研制出的第三种风格的老丛水仙?
跟猴儿酒似的,是坏果子发酵成的?
还那款肉桂,它还能称作肉桂吗!
品种香基本没有,却心比天高,使出浑身解数,拿一股子廉价花香味去跟那些一出生就走高香路线的茶一较高下。
醒醒吧,桂皮香难道不是肉桂的最佳荷尔蒙吗?
“香不过肉桂”说的便是肉桂的品种香,这种高级感秒杀所有,偏有人弃之,用烂香充数。
惜哉痛哉。
《4》
然而,更加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即便村姑陈李麻花对这三款茶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几位喝岩茶没一两年的新茶友,对这三款岩茶的风格却极尽推祟。
他们对武夷山茶农勇于创新的精神表示赞赏。
他们认为审美疲劳将成为岩茶向上走的桎梏,必须要有所改变。
有人说,“冰淇淋都能做出臭豆腐味的,岩茶完全可以有新的可能,比如今天喝的‘青梅煮酒’老丛、‘妖艳贱货’肉桂,你们看,茶名我都想好了,一上架,肯定大卖!”
这幽默幽默得我心痛。
不可否认,自二十多年前识得武夷岩茶起,它就一直在变。
工艺在变、风格在变、包装在变、市场在变……
原本注重焙足火的岩茶,变得如同没焙过火;原本要醇厚感有骨鲠的岩茶,变得轻飘无骨;原本能在口中翻腾激起水花的岩茶,变得平静无趣;原本有微苦药香的岩茶,变得一水的香甜而无个性……
岩茶变得越来越好卖、越卖越贵,老茶客们却越来越喝不懂岩茶。
只有新茶友,在一片花香的海洋里拍手称快,用颠覆的方式,喝着所谓的创新派岩茶——臭豆腐味,烂泥鳅味,榴莲味,腐败味.....
当不管肉桂还是水仙还是大红袍,都一味走迎合市场的路线,走花香香到闷人的路线,那武夷茶人就不要再搞什么名丛奇种小品种这些花样了,干脆像重庆火锅,一锅炖,所有岩茶品种都统称武夷岩茶,岂不更省事?
到时候就比香,谁家的茶最香,香到冲天,得爆炸,就算是茶王。
嗯,到时候花香王者黄观音面前,看你的肉桂还有没有人喝?
《5》
对于岩茶,到底是什么在变?
归根到底,是我们的标准变了!
岩茶不再是深藏于武夷山里的质朴茶饮,它已然成为风靡茶圈的网红产品。
茶农、商人在看一款岩茶的价值时,注重的不是它是否符合武夷岩茶的加工制作审评标准,而是看它能不能达到市场的要求,是否具备吸引茶客的体质。
有些改变,某种程度上为岩茶打开了新局面,过去浓厚得犹如中药般的岩茶让人望而却步,而现在的岩茶有香气、有灵气、有韵感,让不少喝绿茶、铁观音的茶客转而爱上岩茶。
但是,如果放弃了岩茶的本位,一味地以市场为标准的变,终将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茶不再茶。
就像一个整容成瘾的明星,微微动一下鼻子,眼皮,嘴,那确实是会更加光彩照人。
但如果整得停不下来,一直不停在整,最终只会把自己整得面目全非,整成一个妖怪。
武夷岩茶的未来,是仙女,还是妖怪,自己选吧。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这是谣传的产生根基。岩茶圈内,被造谣最严重的一个品种。不是肉桂,更不是水仙。而是岩茶茶王大红袍。有些谣言,盘亘圈内,为时已久。论来源,不可追溯。
#打卡挑战局##技能提升研究所#中国是茶叶之乡,中国的茶叶按其制作工艺不同,主要分为青茶,绿茶,白茶,红茶,黑茶,黄茶等6大类,那么,大红袍属于哪种茶类呢?一、大红袍是红茶吗?有的人习惯从字面意义上来分茶叶的种类,比如大红茶当中有“红”字,
喝茶这事讲究个缘字,就拿我来说,六大茶类几乎所有的茶类都喝过,但唯独除了青茶(乌龙茶)类,其他茶类都有自己喜欢的茶叶。对于乌龙茶,虽然谈不上讨厌,但也绝对谈不上喜欢。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八字不合。但凡事都会有变化,例如我最近就喜欢上了乌龙茶
怎么也没想到,这种传说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极品泥,竟然“失踪”了。明末清初,紫砂壶的历史上曾经出现一种神秘泥料,被传为“大红袍”。经大红袍烧制的紫砂壶,颜色娇嫩,大红如血,结晶密度极高,经过八到十次的泡茶后,会从里向外产生油脂,形成温润的“包浆
大红袍是武夷岩茶的一个品种,位于九龙窠的6株母树已有360多年,我们现在品饮的大红袍则是由母树嫁接而来,分为纯种大红袍及拼配大红袍。大红袍价格昂贵,而且一向很受人们的欢迎,大红袍“岩韵”明显,对于口味重的人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茶饮。茶叶的外形
母树大红袍释义一第一类就是指母树大红袍,武夷岩茶里,大红袍算是茶王级的存在。九龙窠崖壁上那几株母树大红袍,在停采多年后,即便富可敌国,未必能真正喝到。大红袍在民国时一斤就值64块银元,折当时大米4000斤。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毛主席将2
假如你并不了解武夷岩茶的话,也许你听说过大红袍,大红袍就是岩茶的一个品种。武夷山气候温润、高山幽泉、云雾弥漫,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所产武夷岩茶品具岩骨花香之胜。武夷岩茶就生长在岩壁沟壑烂石砾壤中,并因此得名,而经风化的砾壤具有丰富的矿物质
什么是大红袍?“红袍一上,千万起藏!”.“大红袍”是我国艺术界的一个神圣的存在,被誉为“画坛史册”,更是无数艺术家的终极梦想!而能被“大红袍”收录并出版专属画集的画家,就被称为“红袍画家”。“大红袍”始于20世纪90年代,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编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丨作者:李麻花《1》今年的四大名丛,终于在上礼拜选出来了。前段时间,武夷山虽说都在忙着抗旱。但今年的四大名丛组合没有三缺一,而是凑成了“四角俱全” 。选到了品种特征清晰,有凉茶草药香的
可遇不可求的烟雨印象,碰上即浪漫.../11月的武夷,时有烟雨朦胧自带“水墨”滤镜如果恰巧碰着,一定要来感受下观众眼里的“可遇不可求的烟雨印象”别样的美与动人山色空蒙,前往大王峰下,感受风雨坐于360度旋转观众席上捕抓星河点点,共赏“银河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