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8 17:55:50 | 浏览:1801
林燕腾在看茶青。受访者供图
“乘风飞马大前门,流香色种一枝春”,这是老一辈漳州人曾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说的是半个世纪前漳州人心目中的“奢侈品”。其中,“流香色种一枝春”,曾留下漳州乌龙茶的辉煌。
8月2日,漳州茶厂厂长、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非遗传承人林燕腾应邀到漳州图书馆“开讲”。漳州乌龙茶的前世今生,由他娓娓道来,空气中仿佛弥散着茶香。虽然也曾沉寂,但在林燕腾等茶人的努力下,漳州乌龙茶的老味道已迎来新的张扬。
精制标准凝练百年茶艺
据介绍,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清朝末年开始,安溪茶商纷纷到漳州开店,他们以武夷山的粗制茶叶为原料,通过新的制茶工艺,研发了属于自己的乌龙茶品牌。
当年,这种新茶的精制在漳州进行。在明确的标准下,根据各茶山、各季节、各品种、各等级的茶叶进行官堆(归堆)工艺,形成一套工序。林燕腾说,这套标准工序使茶叶产品形成了全年统一品质、同一品牌几十年统一风格的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林奇苑”茶店生产的“三印水仙”,畅销东南亚,成为福建乌龙茶的代表之一。
1956年公私合营后,安溪茶庄纷纷并入国营漳州茶厂,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得以合并、提炼,生产的茶品外形好、香气清纯、汤色橙黄,各级产品火功恰当、级距明显。一时间,漳州传统乌龙茶走俏市场。
据介绍,传统精制工艺从原料归堆到包装成品共12道工序,每一道都有讲究,其中“补火”工序是漳州茶厂的独家秘笈。依靠传统的烘焙方法,温火慢烘,经过补火的茶叶品质稳定且耐储存。流香、色种、一枝春等该厂的传统名茶,得以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地区。
半生钻研茶叶乐此不疲
1980年,大学毕业的林燕腾来到漳州茶厂工作,从事管理和销售。他没有“天之骄子”的骄娇二气,反而主动放下身段以能者为师,从零开始学习茶艺知识。
先是上茶山,向老师傅学习毛茶初制技艺。“茶山在漳浦,上山全靠步行,那里设备简陋,没有揉捻机,做茶基本靠人工。我们白天采茶,晚上做茶,常常通宵达旦,还得忍受蚊虫叮咬。”为了更好地了解茶叶的品种和季节特点,他每年都要奔走于全省各地的茶山。
继而学精制,林燕腾一有时间便到车间参与每道工序。比如茶叶的烘焙,他一学就是5年。“烘焙的关键是掌握火候,一天三班都要有人看火,火不能太旺也不能太小。什么样的茶、哪个季节的茶,用什么样的火,这些都有讲究。”林燕腾说。
精制茶叶拼配,是茶叶加工中最难的。哪些茶叶拼配在一起能调出合适的口味,什么样的茶叶不能拼在一起,怎样拼配才能让茶味保留得长久……这些都是学问。随着市场的变化,拼配方案也在不断调整。所以,一直到今天,林燕腾仍在不断学习、四处取经,足迹遍布各大茶产区。
经过近40年的摸爬滚打,如今,林燕腾既是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的非遗传承人,也是一名高级茶叶考评员、国家一级评茶师和高级茶艺师。“对于茶叶,我一钻研就是大半生,至今依然乐此不疲!”他说。
推广新茶品不忘古早味
茶界激烈的竞争和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让漳州茶厂一度濒临破产,“老茶”慢慢被“新贵”取代,到2000年时,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面临着消失的危机。
拯救漳州茶厂,就是拯救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
2005年后,在漳州市供销社的支持下,漳州茶厂进行了机构体制改革,盘活企业资产,减少历史包袱。林燕腾带着留下来的老员工,在逐步恢复“流香、色种、一枝春”等传统茶品的同时,推出奇兰白、八仙白、观音白等“漳州三白”,用白茶的工艺来制作乌龙茶品种,解决了漳州茶品种上的缺陷。此外,他们还开发了“红流香”“肉桂”“金观音”等11个花色品种,市场反响不俗。2015年,白芽奇兰茶获得米兰世博会“乌龙茶类”的名茶“推优”荣誉;2018年,在世界茶联合会第十二届国际名茶评比中,漳州茶厂的红牡丹、特级白芽奇兰、特级黄旦、流香、一枝春均荣获金奖。
时至今日,尽管茶厂早已搭上“电商快车”,林燕腾仍偏爱用传统方式手工包装精制乌龙茶。古早的味道透过古早的包装,清香四溢。怀旧的茶品形象,在漳州味展示展销平台O2O电商特色产业区也吸粉无数。
“要重振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就要先让漳州人想起漳州茶的香气。”这款漳州“老茶味”的回归,让林燕腾颇感庆幸,“虽然经历许多困难,好在技艺一直没丢!”
申遗让老茶味继续飘香
从2010年起,林燕腾决心做好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的申遗和传承。通过查找历史档案,他将这项工艺的传承时间追溯到百年以上。也是他,向上争取资金,将茶厂原有车间改造成全省唯一的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非遗展示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2月,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获得了第六批福建省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上报为国家级茶叶非物资文化遗产备投项目。
“我们还需要走出去,把工艺介绍给年轻一代的茶友。”近年来,林燕腾奔波各处开课教学,传播茶文化,推广漳州传统乌龙茶精制工艺,学生达5000多人次。他不仅是各种茶文化讲坛的常客,还先后出版了《漳州茶说》《漳州茶史略》等著作,全面系统地为漳州茶叶文化梳理根脉,展现漳州当代茶产业链及各产区名茶。
作为这项工艺的第四代传承人,林燕腾正在培养两个年轻的传承人。“交接难同流俗转,只将茶品肖为人。”这是他一生的志向,只为守望那份醇香。
△铁观音喜欢乌龙茶的朋友,一定是喜欢乌龙茶高扬的清香和独特悠久的韵味。乌龙茶,亦称青茶,创制于明清时期。安溪茶农在绿茶制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乌龙茶制法,先传入闽北、广东,后传入台湾。那么乌龙茶到底有多少品种呢?今天杯小茶就来跟大家从产地、形态和
下午正在喝大红袍,一个茶友突然问:“你说‘乌龙茶’为什么叫‘乌龙茶’?”大红袍干茶以前还真没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六大茶类中“青茶”又叫“乌龙茶”,为何这一类茶要搞特殊呢?于是我找了一些资料,打算揭一揭乌龙茶的老底。大红袍茶汤根据福建的《安溪
今天上午有朋友来公司做客,我们聊到了红茶里的趣事,斯里兰卡小开家的红茶山,是家族企业里最不受重视的一部分;还聊到了闽北乌龙飘洋过海去冻顶山,终究又再次回到福建落叶归根....想起昨天一条留言,留言的内容是:既然大红袍、铁观音都是乌龙茶,那么
准备8克乌龙茶。一壶开水。盖碗茶组,先用开水洗茶具盖碗,慢慢将8克乌龙茶(茶比1:15)放入盖碗中,提起水壶,沿盖碗壁冲入沸水中,注水后关闭盖子,让茶叶在沸水中浸泡约10秒,最后过滤掉茶汤,倒入茶杯中,喝上美味的乌龙茶汤。乌龙茶怎么泡?具体
乌龙茶→铁观音乌龙茶→大红袍乌龙茶→凤凰单丛乌龙茶→冻顶乌龙01.【乌龙茶】:【乌龙茶】是我国6大茶系中:类别最为复杂、品种最为繁多、工艺最为精细、品质最为多样、冲泡技巧最为讲究、冲泡时间最长、的一个类别。1.【乌龙茶】的共性特点:①属于半
各位看官好,我是青牛君。本文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分享。乌龙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其源自福建,并向外传播,形成福建、广东、台湾三大主产区,产量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98%以上。其中,福建乌龙茶为最大产区。本文介绍乌龙茶创始者福建乌龙分类、代表性产
每个人口味不同,自然饮食的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茶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饮品之一,我国种植的各类茶叶的口感也不尽相同。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口味,给人们选择的机会也更多。鲜爽清淡、浓郁醇厚、鲜嫩淡雅。作为茶叶生产大国的中国,茶叶的种植面积多达110万公
在六大茶类中,乌龙茶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半发酵茶。如果细分,又可分为轻度发酵茶、中度发酵茶和重度发酵茶,发酵程度从10%到70%不等。正是因为制作工艺的差别,导致乌龙茶口感极其“复杂”,既有花香和果香,也有奶香和木质香,既有绿茶的清香,也
青茶,就是“青色的茶”吗?到底叶子是青色的,还是茶汤是青色的呢?为什么也叫乌龙茶?鲜叶怎么做成乌龙茶?且往下看~何为青茶?青茶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乌龙茶(后统称“乌龙茶”)。先说乌龙茶这个名字,它的由来有很多传说。一为产地说
(1)广东乌龙茶:主产于广东潮州地区,凤凰单枞和凤凰水仙是广东乌龙茶中的最优秀产品。近年来,广东的石古坪乌龙和岭头单枞(即白叶单枞)也较出众。其次是产于饶平县的饶平色种。广东乌龙茶外形条索状,色泽棕褐,汤色金黄,滋味浓厚,有甜香味。(2)台
前文我们观点,即《乌龙茶种类大盘点:这些茶如香水般的存在!》一文,乌龙茶神奇而浓郁的茶香很有可能是糊里糊涂,乌乌龙龙的被碰撞出来的。原本长在茶树上的只是鲜绿色的叶片,然而经过制茶师傅的巧手,最终变成了“茶中香水”,这过程发生了些什么?那么香
饮茶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对于很多人来说,我国将茶叶分为绿茶、红茶、黄茶、白茶、黑茶、青茶这六大类。那么乌龙茶是红茶还是绿茶?乌龙茶怎么泡?乌龙茶是什么茶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由宋代贡茶
台湾乌龙(两者兼有):台湾乌龙和闽南乌龙的渊源很深,这是因为早期福建人移民时,把大量的茶树种和工艺带去了台湾。导致台湾90%以上的茶都是乌龙茶。在台湾,包揉派和条索派并存,包揉派有冻顶乌龙、高山乌龙和阿里山乌龙,条索派则有文山包种。而东方美
在我国众多的茶分类中,有一类茶是很特别的,那就是乌龙茶。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品种繁多,香气悠长,回味无穷,口感醇厚。不同的品种也有不同的口味,深受人们的喜爱。对于乌龙茶的喜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爱茶的你知道乌龙茶有多少品种吗?不烦让我们
乌龙茶也被称为“青茶”,属于半发酵茶,需要经过采摘、萎凋、摇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方可制成。乌龙的种类很多,比较著名的有:闽北茶区的大红袍、武夷水仙;闽南茶区的安溪铁观音、黄金桂;台湾茶区的冻顶乌龙;广东茶区的凤凰单枞。在福建方言中,“